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您现在的位置: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双一流建设 >> 投融资与孵化 >> 正文
上海市北高新借势打造成科技孵化“梦之园”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194 更新时间:2015-3-31 15:02:02

    创业者是个十分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对创新发展的意义正被大家进一步地体会和知晓。从党中央、国务院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到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作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北高新园区自2009年启动了聚能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秉承着“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坚定信念,短短6年间,聚能湾已经拥有了3万方米的孵化基地,并于2013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不久前,聚能湾又在股权投资领域率先破题,今天我们推出这篇报道,介绍市北高新园区的经验和做法,希望能从中挖掘出有益的启示。

  春节刚过,上海热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像机电”)成功在新三板上市。这家专业从事红外热像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小企业,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成立至今只有5年,已经从初创期的50万资金,发展到去年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谈起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总经理赵纪民首先提到的是企业所在地――市北高新园区聚能湾科技企业孵化器,“我在外面摸爬滚打了多年,作为一个创业者,从来没有受到这样的关怀,进了这里后享受到了很多以前想不到的服务。”他感慨地说,“市北高新的孵化器不是 三分钟热度 ,而是提供持续不断的服务,真正做到了成立之初做保姆、发展之中做导师、成功之后做保安”。

  在聚能湾科技企业孵化器里,这样的奇迹不止一家。2014年,市北园区聚能湾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达到79家,其中“双软”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累计毕业企业20多家。“我个人认为,是创业者首先感动了我”,市北高新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群的表白满怀深情,“这份感动让我们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去千方百计地打通各个环节,为创业者服务,营造创新创业成功的生态环境。”

  从“引企业”到“育企业”

  以全新发展思路打造“创业者摇篮”

  作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示范窗口,市北高新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工业“黑烟囱”到高新技术“云园区”的嬗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频频闪亮的土地、资源、生态“红灯”给“大投入、大产出,大招商、大发展”的模式敲响了警钟。经过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市北高新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必须变投资驱动为创新驱动,于是“深度转型、内涵发展”成为了市北园区新的发展思路,聚能湾科技企业孵化器应运而生。

  2009年,市北高新以旗下的上海聚能湾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基础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市北半岛国际中心12000平方米的孵化基地为载体,为在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打造中小企业的成长沃土。热像机电与市北高新的缘分才因此开始。2011年,正在寻求创业机会的赵纪民到此拜访客户,被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聚能湾“拎包入驻”的便利条件吸引,萌发了在此创业的想法。

  随着入孵企业的不断增多,孵化基地已扩大到3万平米,并在形态建设时保持了充分的弹性,有适合两人的迷你型办公空间,也有5-8人的小型团队空间,只要通过入孵评审,都能实现“拎包入妆。特别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步伐的加快,创新孵化更将成为园区发展的有力抓手。未来,聚能湾的辐射效应还将进一步扩散,据悉,正在建设中的市北云立方蕴含着约5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市北高新版“众创空间”将在园区各处落地开花。

  从“服务者”到“领路人”

  做企业全生命周期“时间合作人”

  科技企业孵化器制胜的关键,不仅要提供空间服务,更要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时间段充当同甘共苦的合伙人,与入驻企业共成长,让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如鱼得水。唯有如此,才能培育出一个个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而影响产业走向,优化产业生态,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多年来,聚能湾孵化器始终以百分百的服务热忱和专业的服务技能全程陪伴着创业企业的成长之路,“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像热像机电的这样企业,业务定位于热像技术应用与互联网结合,技术要求很高,因此在入孵的前三年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在研发上,这对企业的资金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在聚能湾孵化器的帮助下,热像机电不仅在入孵一年后以一纸订单获得了中国银行的订单在押融资,还在2014年获得了科技贷款和国家创新基金,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同时,为了帮企业解决发展中的人才瓶颈,聚能湾先后和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商学院和闸北区的两个街道建立联系,通过建立青年见习基地、职业启程培训点等形成人才培养机制,输出60余名人才到孵化器内的创业企业,并逐步建立企业需求人才数据库。贯城科技是一家正在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其设计研发的店铺客流系统、人脸识别试装系统等均依赖于大数据平台的开发运用,对数据分析人才求贤若渴。聚能湾经过多方寻觅,终于在闸北区大宁路街道的帮助下找到了刚从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小徐,在经过孵化器一段时间的辅导后,小徐进入贯城科技工作,不久就因为其契合的专业特长成长为公司骨干。

  赵纪民还对这里的创业氛围印象深刻。在聚能湾组织开展的各类培训和小型交流会上,行业相近或创业时间相近的创业者们有了更多吐槽困难、分享经验的机会,“这给我们这些成长中的小企业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与热像机电有着同样感受的企业可不少。“我之所以选择聚能湾,还在于这里能获得从创业到发展壮大整个过程的帮助”,一家孵化器内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小企业往往经不起各种“折腾”,大到资金、政策、人力资源,小到交通是不是方便、附近有没有用餐点,都会成为他们选择创业地的考虑因素,而在聚能湾里的企业却往往很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为了践行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时间合作人”的发展理念,今年3月10日,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授权聚能湾在总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额度范围内对其孵化器内的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至此,聚能湾带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美好理想起飞,同时也在股权投资领域找到了公司盈利的现实支撑点。

  与社会上的企业中介服务相比,孵化器的服务更像是做公益,不仅要更细心、更灵活,短期内还真不一定有什么收益。但随着孵化器身份的转变,将和投资者之间建立起坚不可摧的联系。出于对聚能湾服务的充分认可和信任,已有一些小企业愿意拿出“原始股”与市北高新分享。

  从“三会诊”到“四牵手”

  服务创新创业之路永无止境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作为孕育科技成果,实现科技创新的平台,市北高新对旗下聚能湾孵化器的创新和完善从未停止。市北高新不仅关注国内中小企业的培养,还早早就盯上了有潜力的外国小企业,早在聚能湾成立之初,市北高新就通过引入赞盟这家来自德国的中小企业孵化器,专门针对那些具有核心的技术与竞争优势,并且在国外已经具有成功的商业模式与实际盈余的外国企业,现在赞盟已经成功为园区输送了多家优质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市北高新园区的创新能级和服务水平。

  从市级孵化器到国家级孵化器,再到现在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孵化体系,市北高新聚能湾科技企业孵化器真正地实现了“三级跳”。这“提档加速”6年所带来的嬗变,似乎必须要有充分的想象力才能跟上这被快进的节奏。

  市北高新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群认为,“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是创新发展的主体,市北高新要践行好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使命,需要依靠企业自身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始终是盘亘在园区发展方向上的第一要务。

  为此,5年前,市北高新派出了拥有多年企业服务经验的王桨掌舵”聚能湾。至今,“有问题,找王奖,已成为了聚能湾里小企业的共识。根据对小企业需求多年的梳理和了解,王健将服务小企业的过程总结为“三级会诊”服务体系,分别针对始创期、哺乳期和初创期精准推行个性化孵化服务。孵化器的功能则定位在“四个牵手”:牵手导师、牵手政策、牵手资本、牵手伙伴。

  有综合,有专业,有重点,有融合,“三级会诊”、“四个牵手”勾画出来的景象有如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水画。倚靠着市北高新园区这棵大树,聚能湾撬动各类服务功能向小企业聚集,烘托出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从聚能湾这个平台上涌现,又推动了园区整体的创新发展,在这个正向循环中,创新日益成为推动区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最新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 法律公告 | 寻求报道发展历程 | 联系我们 | 公益活动 | 赛事活动 | 联盟成员
    电    话:010-56257726  传   真:010-56257726  Email:Hezuo@cauec.org 
    京西办公区:北京莲石湖西路98号院7号楼阳光大厦   万寿路办公区:北京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工信部机关 
    Copyright 2014-2024 版权所有 校企合作联盟 校企联盟(北京)科技咨询中心  京公网安备11010902000809号   京ICP备14029264号